咨询热线

158-10081497

notice  网站公告

欢迎访问雷竞技平台诚信为本:市场永远在变,雷竞技平台诚信永远不变。
PRODUCT

产品展示

service phone 158-10081497

一场雨救千万人!突尼斯橄榄油狂收50万吨农户还清高利贷

发布时间:2025-11-11 13:46:51  点击量:
更多

  2025年10月15日,突尼斯北部贝贾省的橄榄园里,小型采摘机的轰鸣声已经持续了一周。

  青绿色的橄榄果被装进塑料筐,摞在拖拉机上往榨油厂运,车轮碾过乡村公路的尘土,扬起的气息里都混着橄榄的清香。

  这种热闹和2024年同期形成了刺眼的对比——去年此时,这里的橄榄树叶子半数发黄,枝头的果子干瘪得像小石子,不少农户干脆放弃采摘,因为榨出的油连采摘成本都覆盖不了。

  10月20日,突尼斯橄榄生产者商会公布的预估数据给这份热闹定了调:2025年全国橄榄油产量将达到50万吨,这是该国记录在册的最高产量,比2024年的33万吨足足增长50%。

  在这个被高通胀、外债和青年失业缠困的北非国家里,这个数字不是单纯的农业丰收数据,更像是一剂续命的强心针。而撑起这一切的,是一场来得恰到好处的雨。

  突尼斯的橄榄树从来都是“靠天吃饭”,北部地中海气候决定了它的生存逻辑——每年11月到次年2月的越冬期,必须有足够降水,才能让4月的花期和后续的坐果稳定。

  2024年的灾难就始于缺水,从2024年11月1日到2025年1月15日,全国平均降雨量只有往年同期的30%,北部主产区甚至连续62天没有有效降雨。橄榄树的根系再深,也扛不住三个多月的干旱,新抽的枝芽陆续枯萎,4月花期时花粉活力不足,坐果率直接腰斩。

  到2024年10月收获季,产量跌到33万吨,创下十年最低。干旱带来的连锁反应迅速蔓延到整个产业链,全国300多万依赖橄榄种植的农户中,超过七成陷入亏损,部分小农户因为无力承担灌溉成本,砍掉了种了十几年的老橄榄树。

  市场端的缺口更直接,橄榄油是突尼斯人的日常消费品,家庭烹饪离不开,产量骤降直接导致市场供应紧张。

  2024年12月5日,政府不得不从西班牙紧急进口5万吨橄榄油,花掉1.2亿美元外汇储备——当时该国的外汇储备已经紧张到只够支付3个月的进口费用,连粮食和药品进口都要精打细算。

  转机从2025年1月18日开始,那天凌晨,北部贝贾省率先下起大雨,这场雨断断续续下了三天,土壤含水量从15%回升到40%。

  更关键的是,后续的降雨节奏精准踩中了橄榄生长的节点:2月20日、3月12日两次中雨,正好覆盖了坐果的关键期。

  到5月坐果期结束时,农业部门的抽样调查就显示,坐果率比2024年提升了80%,当时就有业内人士预测产量会突破45万吨。50万吨的产量背后,是突尼斯橄榄产业的基本盘在支撑。

  作为全球第二大橄榄油生产国,这个国家有8000万株橄榄树,种植面积超过180万公顷,占可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,农业人口中六成以上靠橄榄为生。

  这种深厚的产业基础,让雨水的“恩赐”能迅速转化为实际产量。10月以来,全国1200多家榨油厂全部满负荷运转,冷榨车间的温度严格控制在27℃以下,保证橄榄油的多酚含量——这种对品质的把控,是它能长期占据国际市场的关键。

  橄榄油早就不是简单的农产品,而是突尼斯的“绿色外汇提款机”。农业部数据显示,橄榄油出口每年能带来超过20亿美元收入,占全国出口总额的近一半。

  它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,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国就消化了80%的出口量,这些橄榄油大多作为混合油的基油,贴上欧洲品牌标签后再销往全球,虽然利润被压缩,但稳定的需求量让它成为“刚需出口品”。

  近年国际市场的变化也给突尼斯带来了新机会。随着全球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,纯橄榄油和冷榨初榨油的需求逐年增长,而突尼斯的橄榄油恰好能满足高端市场的要求。

  当地超过120家企业通过欧盟有机认证,产品酸度常年稳定在0.5%,低于欧盟特级初榨油0.8%的标准,这种品质让高端产品的价格达到普通橄榄油的3倍。

  2024年虽然产量低,但靠着高端油占比提升,出口收入仍达到18亿美元;2025年产量翻倍,业内预测出口收入能突破25亿美元,这笔收入对突尼斯经济的意义,要放在它的困境里才能看清。

  2020年疫情给旅游业致命一击,这个曾经年均接待720万人次游客的国家,2020年旅游业收入同比下降62%,到2024年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六成,而旅游业曾占GDP的10%。

  雪上加霜的是2022年全球通胀潮,突尼斯通胀率飙升至15%,食品支出占普通家庭年支出的30%,低收入群体更是高达40%,外债压力同样沉重,2024年底外债总额占GDP的85%,每年仅利息就消耗20%的财政收入。

  青年失业率超过40%的问题,更是让社会情绪持续紧绷,50万吨的丰收,正好卡在了经济最需要的时候。

  从财政角度看,出口收入增加会直接带动税收增长,按照15%的出口税率计算,单橄榄油出口就能为政府多带来1.5亿美元税收。

  外汇储备的补充更关键,25亿美元的出口收入能让外汇储备提升30%,不仅能覆盖进口石油和粮食的费用,还能稳定第纳尔汇率。

  2024年第纳尔对欧元贬值12%,汇率波动让进口成本大幅增加,而充足的外汇能有效缓解这一压力。

  就业市场也能得到提振,收获季带动的采摘、运输、加工等临时岗位,能吸纳近20万劳动力,其中大部分是农村青年。

  但熟悉突尼斯经济的人都清楚,这场丰收只是“救急”,不是“根治”,橄榄产业表面的繁荣下,藏着三个绕不开的结构性问题。

  最突出的是附加值太低,全国80%的出口都是初榨原油,运到意大利、西班牙后经过精炼、分装,再贴上品牌标签,价格就能翻3到5倍。

  突尼斯自己的深加工环节严重不足,全国只有不到30家企业能生产橄榄油香皂、护肤精油等产品,大部分企业只能赚最基础的“压榨钱”。

  农户的收入波动问题更难解决。橄榄产业的“靠天吃饭”属性,让农户收入像坐过山车,2025年丰收能赚一笔,但如果2026年再遇干旱,又会回到亏损状态。

  小农户的议价能力更是薄弱,缺乏合作社组织的他们,面对收购商的压价毫无还手之力,只能被动接受价格。

  2024年就有农户反映,生产成本每棵树15到20第纳尔,但政府的补贴只有2第纳尔,根本不足以抵御风险。

  产业链的短板也很明显,突尼斯的乡村公路大多是土路,雨天泥泞不堪,采摘后的橄榄运到榨油厂往往需要3到5天,新鲜度下降导致出油率降低,损耗率高达10%以上,而欧洲国家的损耗率通常控制在3%以内。

  仓储设施同样落后,很多农户没有专业仓库,橄榄只能堆在露天,遇雨就会发霉,进一步增加损耗,这些环节的低效,都在吞噬丰收带来的利润。

  其实突尼斯政府早就意识到这些问题,2020年推出的《2020—2030国家橄榄发展纲要》就是系统性的解决方案。

  种植端推广滴灌技术和抗旱品种,智慧橄榄园计划给8万农户配发土壤湿度传感器,让单产提升40%。

  加工端建了20个质量检测中心,联合欧盟搞“突尼斯原产地认证”,120家企业通过欧盟有机认证进入高端市场;资金端设立“橄榄产业振兴基金”,提供1%的低息贷款,帮助农户买采摘机、建烘干厂。

  甚至把一座废弃火车站改造成“橄榄油创新中心”,请米其林大厨和调香师研发特色风味,提升品牌影响力,中国市场的开拓更给产业升级带来新可能。

  2025年初,突尼斯对华出口橄榄油的集装箱数量从每周5个增加到20个,通过进博会对接的省级代理商网络正在扩大,北京、上海的展示馆也在筹备中。

  更深入的合作在产业链上游,南部的“橄榄产业合作园区”已经试点中国的智能灌溉系统和加工设备,这种技术合作能直接提升生产效率。

  按照规划,未来三年内中国市场将贡献新增产能的40%以上,成为除欧洲外的第二大核心市场。

  橄榄树在突尼斯的意义,早就超越了经济作物。这个国家种植橄榄的历史超过三千年,从迦太基时期到现在,橄榄树扎根在北部地中海沿岸,甚至延伸到南部撒哈拉腹地,经历过风沙、干旱和战乱,始终枝繁叶茂。

  全国8000万株橄榄树中,不乏树龄超过150年的老古树,它们是乡村的象征,也是农户生存的依靠。

  这种坚韧的属性,和当下突尼斯的经济处境形成了奇妙的呼应——就像橄榄树等待一场及时雨,这个国家也在等待一次彻底的产业升级。

  10月27日,突尼斯农业部的政策会议上,官员们拿着50万吨的产量数据讨论后续规划,议题从扩大出口到补贴深加工企业,再到完善仓储物流。

  雨水带来的50万吨“绿色黄金”,能不能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动力,能不能让橄榄产业从“靠天吃饭”变成“靠技术吃饭”,能不能让这个国家真正走出经济困境,关键就看接下来的产业链升级能不能落地。

  就像那些在干旱中坚持下来的橄榄树,一场雨能让它枝繁叶茂,但真正支撑它长久存活的,是深入土壤的根系。

  对突尼斯来说,50万吨的丰收是那场“及时雨”,而完善的产业链、有附加值的加工能力和稳定的市场渠道,才是能抵御风险的“深根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有什么问题请反馈给我们!


如有需求请您联系我们!

地址:‌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576号
电话:158-10081497
手机:‌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576号

Copyright © 2025-2028 雷竞技平台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:粤ICP备21789125